返回首页入学资讯网络教室教学站建站办法站内导航BBS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夹 |
首页>>爱我家乡>>河南周口 | ||||
![]() |
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,辖川汇区、项城市和淮阳、鹿邑、扶沟、沈丘、太康、郸城、西华、商水8县,国土总面积1.19万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170万亩,总人口1006万人,耕地面积、总人口均居全省第2位。 |
|
||
--周口风情-- 老子 |
![]() |
|
老子 |
||
![]() |
关帝庙,位于周口市颍河北岸,是“豫平原保存较好,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”。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号称“周口八景之冠”。它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,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鼎盛。关帝庙本名“山陕会馆”。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(1693年),乾隆、嘉庆时多次扩 修,至道光十六年(1832年)全部建成,前后历时145年。东西宽105米,南北长158米,面积达12590平方米,占地20余亩。整座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,分三进院落纵深布局,结构严谨,极富神韵。清代文人高麟超在《洗凡文抄·陈游纪胜》中欣然赞:“关圣帝装塑威严,双石坊镂刻精妙,春秋阁飞檐建瓴,铁旗杆直插云霄,集公输之巧,荟冶炼之精……胜迹也! |
|
关帝庙 |
||
![]() |
女娲,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,她抟泥为人、化育万物、炼石补天并发明了笙簧乐器,对此《世本作篇》留有记载。《说文》曰:“娲,古之神圣女,化万物者也”。中国考古学者认为,古代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部落首领,属仰韶文化,当在六七年之前。文物部门根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,经过长期勘探,发掘了该古城址。该城址呈正方形,分内外两层,城墙多为分层夯筑而成,今残存城墙最高点3米,宽8米,挖掘出大量釜、罐、鬲、瓮、瓦等春秋时期遗物,可见当时城池壮伟,居民殷盛。这一珍贵的古文化遗址,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|
|
女娲城 |
||
![]() |
太昊伏羲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明帝王,他“为百王先”,居三皇之一,列五帝之首。他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向父系,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,以自已的聪明和智慧,立下了齐天功绩。后人因此称他为“始祖”、“斯文鼻祖”。“太昊”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,意为伏羲功德无量,向日月那样光明。为纪念祖先功德,春秋时这里已建伏羲陵墓。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来陈国,陈灵公曾陪同孔子观瞻陵墓;三国魏曹植曾<封思王于陈,拜谒伏羲祠后作《伏羲赞》。唐宋以来,太昊伏羲的陵墓不断扩建,包括陵地和祭祀的庙宇,占地广875亩。 今存陵园内建筑为明代建筑,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。它分内外二城,内城叫紫禁城,外城叫皇城。城内古柏夹道、碑刻林立、晨钟墓鼓、声闻数里。统天殿又叫大殿、前殿,是整个陵园中最大建筑,殿高米,面积390平方米;殿内有高大的神龛,内塑伏羲坐像,左右配有神农、黄帝、少昊、颛项塑像。太昊伏羲的陵墓高20多米,周长150多米;上呈圆形、下有方座,象征“天圆地方”,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座,宽3尺,高15尺,上镛“太昊伏羲氏之墓”个大字,据传此碑为苏小妹用巾作笔写成。 |
|
太昊陵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