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 页 - 德育基地 - 爱我家乡

 
      巩义历史悠久,建制屡有变更。早在30万年前,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。境内有裴李岗、仰韶和龙山文化多处。巩义市位于河南省中部、中岳嵩山北麓,北纬34”31’一34”52’,东经112”49’- 113”17’。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34054公顷,人口77.8万人,有汉、回、维吾尔、彝、苗、白等民族。巩义市委、市政府驻孝义镇新兴路中段,辖17个镇: 米河、新中、小关、竹林、大峪沟、河洛、站街、南河渡、康店、孝义、北山口、西村、鲁庄、芝田、回郭镇、涉村、夹津口。
  建国后,巩义隶属郑州专署,1955年1月改属开封专署,1983年8月复属郑州市,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(县级市),仍隶属郑州市。   
    城市建设初具规模。全市通车总里程达1334公里,有6条铁路专线与国铁相连。310 国道、陇海铁路和汴洛高速公路东西横贯全市,拓宽后的豫310公路和新建成的巩登旅游公路纵穿巩义南北。电话装机总量达62016门,所有乡镇实现了自动程控电话,在全省县(市)首家开通了万门程控和移动通讯工程,率先实现了光纤数字通讯,成功完成了与省会郑州市的并网。

北魏石窟

    北魏石窟位于巩义市东北9公里大力山下,背依邙山,面临洛河,山光水色,秀丽多姿,古有 “溪雾岩之幽栖胜地”的赞誉。寺院初建于北魏景明年间(公元50O-5O3年),原名希玄寺, 唐代称净土寺,清代改今名。北魏宣武帝在此,令工匠造窟刻佛,以后东魏、西魏北齐。 隋、唐、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,形成巍然壮观的石窟群。石窟坐北向南,现存洞窟5个,于佛龛1个,摩崖造像3尊,摩崖造像龛225人,碑刻题记256个,佛像7743个。
    石窟多呈方形,洞中有中心方柱,方柱四周省龛造像,龛内均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。窟顶浮雕手棋。尤以第5窟藻井浮雕最为精美,以盛开的莲花为中心,组成绚丽的花团,优美的飞天缭绕四周,形态飘逸,构图精细。石窟四壁除一、三、四窟门两恻刻礼佛图外,其余均刻千佛及广大佛龛,壁脚刻神王、怪兽、伎乐人等。


杜甫故里

    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11公里站街镇南瑶湾村,背靠笔架山,前临东泗河,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诞生地。杜甫的曾祖杜依艺曾任巩县县令,举家由襄阳迁居巩县,杜甫生于此,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。故里原有杜甫调堂,始建年代末详,清雍正五年,河南府尹张汉重修并立 “诗圣故里碑”一通,乾隆、同治及民国年间又多次立碑。杜甫故居坐东向西,现有宅院长20米,宽10米,小青瓦门楼,院内有东西向瓦房3间,硬山式灰瓦顶,门上悬郭沫若书“杜甫故里纪念馆”匾。室内陈列杜甫诗集珍本及后人诗配画等。东侧有房2间,北侧有一窑洞,门额悬郭沫若书“杜甫诞生窑”匾额,洞口为砖砌墙壁。洞高3米、宽2米、深ZO米,前7米为明代砖券,后13米系1955年仿明代砖券重修。院内西墙上嵌清代张议草书“诗圣故里”碑一通。故居路口有碑楼一座,内立清代碑刻,正面楷书“唐工部杜甫故里”,碑楼北侧嵌清代石刻一通,为“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”。1963年,河南 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,并拨专款进行修聋。


河洛大鼓
珍稀曲艺
    河洛大鼓仅流行于洛阳一带,只有百来年的历史,属于较年轻的曲种,解放前 无资料可考,即是解放后,因它是民间艺术,受不到应有的重视,影像、声响及文 字资料亦极少。全凭艺人一代一代口授耳听心记,才得以继承、流传下来。据老艺 人谈,约在二十世纪初,洛阳一代流行一种琴书,它的唱腔节奏缓慢低沉,在群众 中大不普及,南阳鼓词艺人李四来洛阳与琴书艺人同台献艺。琴书艺人很喜欢鼓词 书的钢板和书鼓的伴奏及大腔大口的演唱和自由灵活的动作表演。后在演出中相互 交流,取长补短,洛阳琴书吸收了鼓词书的优点,改革丰富了琴书,使它发生了质 的变化,逐渐形成了一个极富豫西风味也极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曲种,195 1年洛阳地区召开第一次曲艺工作会议,命其名为河洛大鼓。   

    追其本源,河洛大鼓的第一代创始人有段雁、胡南方、李禄、吕六,特别是胡 南方,他是偃师人,生于一八七五年左右,是清末秀才,家境颇为富有,然他抛开 仕途,潜心艺术,自编自演,唱腔清越宏亮,书词生动别致,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影 响,为河洛大鼓的存在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

中岳嵩山


    中岳嵩山巍然东西横卧,主峰在巩义,险崖朝登封,山上山下风景名胜众多而驰名天下.近年来,嵩阴开辟了盘山公路,一车飞上,弥补了多年来嵩阴难以攀登的不足,揭开了中岳山顶的神秘面纱:巨石怪结,美阴成林,潺潺流水,垒垒古城,脚下云海雾涛,头顶丽日长虹.主要风景点30余处,嵩山阳刚志气,阴柔之美尽在登览之中.山峡的洪河风景区则绿水青山,相应成趣,被誉为嵩阴“盆景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观音过桥

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巩义教学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