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这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。它诞生于新中国的第九个年头,如今还带着“青年”的稚气。但在44年的短暂经历中,却创立了光辉的业绩:建成了中国第二大煤炭基地、亚洲最大的锦纶帘子布厂、华中电网最大的火电厂、我国唯一生产特厚特宽钢板的钢铁公司……初步形成了以煤炭、电力、钢铁、纺织为支柱、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,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。
这是一片神奇的宝地。它宽阔的胸怀蕴含着无穷的宝藏:原煤至少还能开采近二百年,钠盐千年取之不尽,还有铁、铝矾土、石灰石、石墨、耐火粘土、黄金、硅石等等。肥田沃土盛产的烟叶,深山林区的名优特产,丰沛的水源,便利的交通,丰富的矿产,展示出绚丽多彩的前景。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三苏坟,位于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。背嵩阳,面汝水,山川秀丽,风景宜人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、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,至今有近900年的历史。苏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,留有许多珍贵的诗文碑刻。 苏洵、苏轼、苏辙,同列"唐宋八大家",世称"三苏"。特别是号称全能大家的苏轼,道德文章堪称天下一绝,留下许多传世之作。北宋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七月,苏轼病卒于常州。次年,苏辙遵其"即死,葬我嵩山下,予我为铭"的遗愿,葬苏轼于小峨嵋。11年以后,苏辙于政和二年(1112年)卒于许昌,葬于此。其后,苏轼子孙相继安葬在这里。到元代至正十二年(1352),郏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"座诸两公之间"。自此始称"三苏坟"。 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风穴寺始建于北魏,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,因寺东之山有大小风穴洞而得名。
风穴寺,位于汝州市东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。峰峦秀拔,苍柏叠翠,清泉侧流,风景如画;宝塔高耸,殿阁巍峨,碑碣林立,典雅古朴,具有江南园林风格。 风穴山口,两山夹道,万木葱笼,流水潺潺。迤逦北行3华里,方能发现寺院,确有“深山藏古寺”,“曲径通幽处”的诗情画意。
寺院群山环抱,北有紫霄峰,侧有紫云峰、纱帽峰、香炉峰、石榴嘴峰等9条山脉逶迤相连,朝向寺院,有“九龙朝风穴,连台建古刹”之誉。寺内殿、阁、楼、台140余间,依山就势而建,高低错落有致,多变多姿,集中秀丽。 |
|
| |
|
|
|
|
|
|
香山,又名火珠山,位于宝丰县城东15公里处大、小龙山之间。古今驰名的香山大普门禅寺(俗称香山寺),便座落在火珠山巅,系古代佛教寺院,原称"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"。唐时寺塔并存,宋、金、元、明历代均有修葺或重建。此寺原规模宏大,寺内殿宇亭阁,宝塔铜钟,其甚为壮观,为河南省佛教名刹这一。后来,寺庙殿宇毁圮。明末,香山寺遭之兵火,殿宇皆尽。清顺治初年重建,至康熙年间历时五十余年。清末,香山寺又逐渐颓败,到解放初期,已是年久失修,仅存观音大士塔和几通碑刻。解放后,香山寺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政府拨款对香山寺塔及附属文物进行了修葺加固。1982年以后,有关部门对香山寺塔及附近现存文物进行了修葺加固。
香山寺坐北朝南,寺后县崖峭壁,怪石嶙峋,寺前坡度稍夷,有石阶120多可达寺门。寺内有北宋熙宁元年(1068年)重建的大悲观音大士塔,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,造型别致,古雅秀丽。 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