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州历史悠久,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、明惠帝朱允文、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、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历史名人曾留寓此地,留有山谷祠,山谷先生衣冠墓,石达开与部将气吞山河的唱和诗石刻,全国现存最早的五百罗汉号碑等众多文物古迹;民族文化渊远流长,宜州是北壮发源地,宜州彩调、桂剧等地方戏独具特色,彩调剧《刘三姐》和《龙女与汉鹏》五十年代曾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作专场演出,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首长的高度赞扬;民俗风情多姿多彩,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的山歌名扬四海,三月三歌节、壮族歌圩、八月十五山歌会、赛龙舟、壮族婚俗等场面壮观,风趣盎然;传统民间小食琳琅满目,豆腐圆、豆腐肴、红薯窑、玉米粥、马打滚、狗舌馍等,让您一饱口福;山水风光美丽迷人,下枧河、古龙河,那清清的流水,翠绿的竹林,秀美的山峰,奇特的溶洞,使您心旷神怡,留连忘返。
宜州市迷人的山水风光,美丽的民间传说,浓郁的民族风情,众多的文物古迹,构成了刘三姐故乡独具特色的旅游。当您踏上刘三姐故乡风情之旅,到下枧河、流河寨、三姐庙、古龙城、仙女岩等景点游览,那悠悠的山歌,旖旎的风光,奇特的溶洞会令您陶醉,将把您带到刘三姐当年生活的年代。古龙河竹排漂流,天下一绝,具有“险、奇、美、幽”之特色,“青山绿水一竹排,荡尽人间旧尘埃。古龙美景观不尽,君子有幸泛搓来。”
河池地区历史悠久,先秦属百越之地。秦属桂林郡、黔中郡;汉属郁林郡、牂牁郡;隋属始安郡;宋朝设“庆远府”,是河池地区建制“府”之始;元朝设“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”;明清属“庆远府、思恩府和柳州府”;民国属“庆远、武鸣、百色行政督察区”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到六十年代初期,分别隶属柳州、百色、南宁三个专区。1965年8月1日,经党中央、国务院批准,设立河池专区,统辖从广西的柳州、百色、南宁三个地区划出的10个县,专区驻地河池县金城江镇。1987年,经国务院批准,增设大化瑶族自治县,县域由都安、巴马和南宁地区马山县的部分乡镇组成。 河池地区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邓小平、张云逸、李明瑞、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,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、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,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。 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广西籍17名将领中,河池籍有7人。全地区有9个县市108个乡镇属革命老区。现全地区保留的革命遗址有列宁岩、魁星楼、红七军河池宿营地、红七军二十一师部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