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 页 - 德育基地 - 爱我家乡

广西梧州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◆>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广西梧州教学站

    梧州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美丽古城。古为百越之地,广信、苍梧是古称。公元621,(唐武德4年)改郡治为州治,将苍梧改为梧州,是梧州得名之始。1927年正式成立梧州市,为省辖市。梧州,青山环抱,绿水潆绕,物产丰富,气候宜人。宋代诗人苏东坡于绍圣初(公元1094年)曾路过梧州赋诗曰:“九嶷联绵属衡湘,苍梧独在天一方。孤城吹角烟树里,落日末落江苍茫。后来,苏东坡奉赦回朝,又一次重游梧州桂江,吟出了我爱清流频击楫,鸳鸯秀水世无双的著名佳句。
    梧州市地处珠江流域中游,毗邻广东,临近港澳,背靠广阔的大西南。汇桂江、浔江、西江于一处,交通方便,水运发达,商贾云集,游客如云,是华南著名的商埠,有小香港之称,历来是广西各地及云、贵、川等地货物的集散地,是广西通往香港最便捷的通道。

  

 ◆> 鸳鸯江

 

    鸳鸯江即桂江、浔江(西江上游)汇合后,桂江的清水与西江的浊流同时流动,一浊一清、一急一缓,泾渭分明,俗称鸳鸯江。鸳鸯江景色秀美,放眼望去,只见西江浩淼,水流滔滔;桂江碧绿、波光粼粼。两水交汇处,恰似戏水鸳鸯,相互依偎,相互拥抱,长相厮守,难舍难分。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当年获赦路经梧州,适逢中秋之夜,泛舟于鸳鸯江,面对清浊江水不禁思绪万千,吟诗赞道:"我爱清流频击楫,鸳鸯秀水世无双。"鸳鸯江水之名也从民间传开来。"桂江春泛"被列为梧州八景之首。凡到梧州的游客游览了这一景色无不赞叹称奇。

 ◆> 白鹤山

    白鹤山为梧州八景之一,昔称"鹤冈返照"。当朝阳刚从西江浮起,河上晨雾未消,隔江相望,窈窕多姿的白鹤山,宛如一个静卧云雾中的仙女。当斜阳西照,霞光把白鹤山的倒影投入碧绿明亮的桂江,就象一个花容月貌的女郎对镜梳妆。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年)梧州辟为通商口岸后,英国在白鹤山四周竖起大英国地界碑,建起领事署。惠师礼会、圣书公会、美国圣经学 院也设在这里。白鹤山下立有禁止游人登山的木牌。1918年 春有桂军数人登山游玩,英领事放出狼狗咬人,桂军排长为自卫而打死洋狗,后被英领事署威逼而遭枪杀,以偿狗命。经过反英浪潮后,英国于1928年交回白鹤山。白鹤山于1930年辟为公园,面积约14公顷,园内古树参天、鸟语花香。山顶上有英国领事署旧址,有"还我河山"石碑等文物古迹,以及花圃、游乐园、水池等。鹤冈楼栋宇雄壮,古朴典雅,楼前植花木盆景,中为白鹤雕塑;楼高三层,登楼可极目全城,南望西江滚滚波涛东去,系龙洲隐约可见,与允升塔夕照相映成趣;东瞰市区,桂江一桥飞架东西,楼宇栉比,云岚烟树,气象万千。奇石馆内陈列着桂东南一带的钟乳石、彩霞石、墨石,有的像千年寿龟,有的似金凤展翅,有块彩石更为神奇,酷似英国女王头像赫然印在石上。千姿百态,游人无不称奇。

 ◆> 中山纪念堂

  中山纪念堂位于梧州市区北山中山公园内。孙中山为了筹备北伐,曾于民国十至十一年先后3次驻节梧州。民国十四年孙中山逝世后,梧州人民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。在李济深倡议下,开始集资筹建中山纪念堂,以示纪念。民国十五年一月,举行奠基仪式; 十七年夏破土动工,不久因粤桂战事爆发而停工。十九年春续建,十月落成。比民国二十年建成的广州中山纪念堂还早一年。
  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达1630多平方米,坐北向南,素白色的外墙与四季常绿的古树相映衬,寓中山精神万古长青。纪念堂前座是四层塔式圆顶,前门额上书“中山纪念堂”,为当时广东省省长陈济棠所题;后座为千人会堂。纪念堂前有莲花池,并有石级直通山脚。会堂的正面为主席台,台中央上方塑有古铜色的孙中山头像及书写有孙中山遗嘱全文,主席台两侧有孙中山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须努力”的遗训。会堂还陈列有孙中山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及文物复制品。
  中山纪念堂气势雄伟、庄严肃穆,其采用的是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欧圆顶式相结合构筑设计。1981年,国家文物局将其编入《中国名胜词典》;为广西重点保护文物,国家曾两次拨款进行维修。中山纪念堂以其特殊的地位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、留影。

 

 ◆> 李济深故居   ◆> 西竺园   ◆>城市新貌